
清晨的薄雾笼罩着田野,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柏乡村的胶河大白菜种植区里,回村任职大学生王瑛正跟着技术员学习种植技术。“回来半年,我不仅学会了技术,还能为乡亲们收获搞点服务。”王瑛说。不远处,新建的仓储保鲜库已然矗立,即将为村里的大白菜错季销售保驾护航。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“祝兹乡韵”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的生动写照。这片覆盖3个行政村、13个自然村,惠及近9000人的区域,正通过实施38个重点项目,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。
“以前种白菜最怕储存难、销路窄,现在保鲜库建好了,合作社订单来了,种地更有底气了!”种植户感慨道。
胶河大白菜和马铃薯成为推进新区乡村振兴的“双引擎”。新区投入数百万元建设了1200平方米的仓储保鲜库,由合作社租赁运营,村集体年增收约12万元。“通过‘合作社+农户’模式,年收益可达80万元,带动30人就业,助农增收60万元。”柏乡新村党委书记王加英介绍。目前,大白菜种植面积达1000亩,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。
马铃薯产业同样发展迅猛。推进区建设了马铃薯仓储保鲜库,完善2000亩种植区基础设施,推行“党支部+合作社+订单农业”模式,与百事公司合作,带动5400多户种植,年带动就业300人,实现经济效益约1500万元。
周末的塔桥村,“塔桥全羊”的香味在街巷间飘散。“带着孩子来做陶瓷、吃全羊,这样的周末特别充实。”游客李庆轩说。
在龙庵村的陶瓷文化工作室里,祝兹陶瓷传承人陈绪彬正在指导学员拉坯。“我们的祝兹陶瓷成功入选‘青岛礼物’。”陈绪彬说。推进区依托西汉祝兹故城遗址等文化资源,打造祝兹田园综合体,建成陶瓷馆、乡村民宿等场所,串联多元业态。
塔桥村凭借“塔桥全羊”品牌,走出“美食+旅游”特色路,获评山东省旅游特色村。越来越多的农业园区通过发展采摘、农事体验、亲子研学等活动,让乡村从“养在深闺”变成“网红打卡地”。
作为六汪镇的“母亲河”,胶河水质清澈无污染。推进区以胶河治理为核心,推动“拥河发展”。如今的胶河两岸,土壤肥沃,既适宜作物生长,又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。
推进区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新修沥青路、整修排水渠,解决运输与淹田难题;生活垃圾、污水得到有效处理,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。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田灌溉更高效节水,生产路硬化方便了运输和出行。如今的推进区,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水相连,既有田园风光,又有现代舒适。
“在家门口的园区上班,既能照顾家,每月还有3000多元收入。”西下泊村村民张红霞说。社会资本投入的上上新能科技产业园,未来将提供约450个就业岗位,带动农户增收。
“目前,推进区已带动近600人就业,助农增收超680万元,村集体和村民收入稳步增长。”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范瑞非介绍,“‘祝兹乡韵’衔接推进区是西海岸新区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重要实践。下一步,新区将继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,加大人才、资金、技术等支持力度,努力将衔接推进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样板,有效带动新区全域全面振兴。”